再见济南这书写得真是超精彩超喜欢,作者腊山河把人物、场景写活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主人公是丁宁周华婷,《再见济南》这本丁宁,都市日常,都市 的标签为都市日常,都市并且是丁宁,都市日常,都市类型连载中,最新章节第18章 谁动了我的奶酪,写了5.5万字!

一、作品介绍

《再见济南》小说是网络作者腊山河的倾心力作,主角是丁宁周华婷。主要讲述了:作者在济南读书,工作,生活的经历。从一个懵懂少年开始的十年的生活经历。曲曲折折皆往事。我敬往事一杯酒。...

二、书友评价

作者大大的书籍还在推荐中,读者很喜欢这本书,但是还没有评价哦!

三、热门章节

第1章 走进济南

第2章 安静的丁香花

第3章 纯真年代

四、作品试读

第一章 走进济南

很多人对济南的了解,估计是从老舍先生那篇著名的文章开始的,我也不例外。尤其是对晚雪的描叙更是让人心醉神迷: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当我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 ,正是个嘴巴上泛着一轮青春绒毛的高中生。在老师溜号郁闷无聊的自习课上把脑袋支在胳膊上,斜起身子看着天边红晕连绵的夕阳,幻想着有一天可以生活在济南,体会夕阳静雪的美妙。

所以 , 当高考填报志愿有了机会可以去济南生活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填写了济南的一所大学。现在回想起来,让我生命里面深深雕刻济南的烙印——济南的山,水,掌故,人文……等等,就是从这篇文章开始的。至于后来对济南的更深刻的亲身体会和感受,那都是从它开始的。

所以 ,可以这么说 : 就是我和济南姻缘的媒介。

但是,当我第一次走进济南,真实的感受济南的时候,却是在一个秋风渐起天高静远的秋天——我得偿所愿的接到了那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那时候,我和家人都成了那个养活我好多年的村子里面的新闻焦点:村里的人象看怪物一样看着我,憋屈了大半辈子的父母一下子变的扬眉吐气,毕竟,那时候的大学生确实是个稀罕物。

想的最远也最细切的当然是母亲。在接到通知书的第二天,母亲就动手准备缝制新棉被了。邻居王婶过来帮忙。母亲还不愿意——在农村,只有丧送才可以在夏天做新棉被的,否则,就会认为自找晦气。

母亲说:不用了,不用了,我自己就忙过来了。

王婶说:没事的,这是大好的喜事啊 ,我不论那么多的。孩子考上大学,高兴还来不及呢。王婶的眉角都挑挂着喜色。

母亲也就不再勉强,找出针线 ,在树下的荫凉处先放一个帘子,坐在上面和王婶唠叨着缝被子。

日子过的很快。眨眼就是入学时间了。在到济南报道的前一天晚上,我和父母坐在老屋的院子里面一起吃饭。母亲煮了半锅自己种的花生,父亲要和我一起去济南,花生是要在路上吃的。被子早被母亲放在一个化肥的编织袋里面。

初秋的夜晚,天空淡远,弯月安静的悬挂在浅兰色的天空。高大的梧桐叶子在地面图谱成硕大的暗灰的影子。墙脚的小虫子自在的唱着悠远的秋天。满院子弥漫着新鲜的花生和玉米的香气。父亲自斟自饮当地的老白干,母亲是说不完的叮嘱。

很多年以后,当我满身疲惫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面的时候,夜深人静时分独自轻轻舔着心灵深处伤口渗出的缕缕血丝的时候,眼睛里面总是浮现出这个画面。似乎成为我内心深处完美的精神世界。是我现实的桃花源。当我闭上眼睛想逃避,当我在苦苦挣扎的时候,这个宁静温馨的世界在我心里就越饱满和真实。它经常灼烧我的随着时间飞逝而更加虚无的内心世界,以及我真实存在不堪一击的身体。

第二天一大早,四叔来接我们——他有一辆农用三轮车。母亲早就起来了,把东西一一仔细的放在车上。在我走的时候,对我说:冬天如果还冷,就写信对我说。

颠簸了两个小时,我们来到车站。买好票,就等车。四叔也不愿意提前回去。我们就坐在一起聊天,对我说的最多的就是好好学习,将来出人头地一类的话。

就这样我第一次坐着火车来到了济南。下了火车,父亲就询问火车站上的工作人员,说我是来送孩子上大学的,学校说有车来接,现在该怎么走。他看了好几遍通知书的,知道有人来接。工作人员很热情,说 : 出了车站,就看见了,那里有车在等呢。父亲谢过。我们就扛着行李随着奔流的人群出了站口。

一出站口,就有学生模样的人高高举着牌子,上面写着学校的名字在接人。我们报上名字,他看了看我的通知书,就把我们领到一个大客车上。里面早有人了,几乎也全部是和我一样的情况的人。在等其他同学的时候,我向外面看去。

大街上人来人往,有带包急匆匆赶路的,也有双手空空慢慢溜逛的,有迷茫不知所向徘徊不前的,也有询问路途的。下午的太阳热烘烘的烤着,糟杂的声音象一群突然惊恐而起的苍蝇迎面而来。原来想象中鳞次栉比的高楼也没有出现。面前倒是有几栋楼房,班驳的水泥墙皮一块块的掉了下来。好象一个老人褶皱皮肤上痊愈的赖皮。

这全然不是我心中的样子。感觉真的有些失望。

同学们终于坐满了车。汽车就憋着气开向了心目中憧憬了好长时间的象牙塔。

下了车,又有同学来询问,他看了我的通知书,告诉我你这个专业的要到那里去报道等等的事情。报道,交钱等等一系列的手续忙好。父亲帮我把背包和新领到的生活用具搬到宿舍里面,铺好。然后上上下下的打量着宿舍里面的物事。看的很仔细。

在他眼里,这是不是他拭弄了一辈子的黄土地 ? 黄土地上那些让他感觉亲切的庄稼?

父亲年轻时候恰好赶上文化大革命,所以也就没有好好念书。这让他非常遗憾。对我也是满怀希望,希望我有天可以圆他未了的梦想。就在送我来济南来的那天晚上吃饭的时候,不知道是喝酒喝多了,还是心情特别顺畅,平时沉默寡言的父亲竟然说了句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说不定我也是大学生呢。

母亲哈哈的笑着讷揄他。父亲就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父亲在济南住了两天,不肯去旅馆住,恰好宿舍有空床,同学们有多带被子的,就给他暂时借用。没有事情的时候,我和他就在校园随便走走。要走的那天,说是要去黄河看看。

这也是我第一次看见黄河。九曲黄河,自西向东纵横中国数个省份。在山东境内穿济南而东营入海。是中国古文明的摇篮。炎夏子孙尊其为母亲河。

我们是在中午时分到达黄河岸边的。九月的太阳依然毒辣。黄河曲折而来,又逶迤而去。你看不见源头,也看不见归处。李白有诗: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返。就是描写黄河的悠长和气势的。但是我现在看见的黄河,却是平静乖顺的流淌着,浪花翻卷着白色刺眼的光芒前进着。

父亲站在岸边,沉默如石。

他在想什么,我当时不知道,就是现在,也不能完全知道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对事情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景境同,心生非一。若干年以后,当我离开济南的时候,看见天上一轮明月,好象佛家所说的顿悟,才理解这句话。

景境同,心生非一。

父亲就这样一动不动的看着黄河。

奔流的黄河,石刻般的父亲,眩目的阳光……

黄河,父亲,阳光。父亲一动不动站在阳光中看着黄河。这是一幅多么震撼心灵的图画!

历史的瞬间和永恒,空间的收缩和扩大。

回来的时候,恰好看见一个渔民在撒网捕鱼。据说黄河的鲤鱼长有四条胡须。父亲以前也听说过,很好奇,就凑过去想验证。

父亲很喜欢吃鲤鱼,如果再吃上心仪的黄河鲤鱼,那是多么开心甚至是自豪的事情。

所以,他忍不住问: 这鱼多少钱一斤?

六十。捕鱼的人回答很干脆。看也没有看他。一尾黄鲤半牛羊,黄河鲤鱼一般都是送到济南的大酒店给有钱人吃的。

父亲眼里立刻显现失望和遗憾的目光。那需要他卖掉几袋玉米或者是买两袋化肥的钱。

父亲走的时候意犹未尽,心里还在想着黄河鲤鱼,口里念叨着:真不错,真不错……

四年以后,当我拿到第一个月工资的时候,专门买了几条黄河鲤鱼,回去孝敬头上白霜尽显的父亲。

父亲走了,我去车站送他。在随人流上车的时候,拥挤人群中,就在一步就走进车门的瞬间,双手把住火车扶手,回头张望,看看我。

十年后,父亲撒手人寰,我千里奔驰到家看见病床之上的祢留之即的父亲,握住他的枯瘦如柴缓慢僵硬的双手,泣不成声。可以说,从车站分离以后,这个画面就烙刻在我心灵深处,在一个个清真的梦境里面出现。对父爱的理解也更深刻一层。那种如山的包容的爱,没有言语,宽厚而温暖。

小说《再见济南》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