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源高兴得打个蹦子从麦草垛子里面窜出来,挥胳膊踢腿道:“秦锁这个主意好啊!我们现在就去!”

秦锁比秦林大一岁,比秦源大两岁,沉吟片刻道:“枣树在悬崖峭壁上长着,得带上绳子和笼子!”

秦源从家中拎来一只笼子,秦锁带了一盘麻绳,秦林拿着一只钩子。

三人来到斜谷岸,见悬崖峭壁上果然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枣树。

由于枣树长在半崖里够不着,树上红彤彤的枣果才保持完好。

凝视着红彤彤的大枣儿,秦源想起自己看过的一本书上的红枣歌:

八月的枣儿红了树梢梢

当八路的哥哥挎着盒子炮

集合起队伍喊一声齐步走呀

地上便落下一层红玛瑙

……

见枣生情,秦源感慨一气,从秦锁手中拿过那盘麻绳道:“林哥、秦锁,你俩在崖头上拽着,我下去摘枣儿!”

“不不不!”秦锁从秦源手中把麻绳夺过来说:“秦锁比你俩年纪大还会拳脚,下崖的事还是我来吧!”

秦源知道秦锁跟他爹学拳脚,便就眼热地说了声:“秦锁,能不能给你爹说说,让他给我俩也教教!”

“行啊!”秦锁一边给腰里拴麻绳一边说:“我们是一家人,我爹一定愿意教你俩!”

秦源拍个响掌兴冲冲道:“只要你爹我俩的忠义哥教给拳脚,我们每年来这里采摘枣儿给他吃……”

秦源这话说得真切,长在悬崖峭壁上的枣树没有人协助,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摘采不来的。

秦锁看着秦源嘿嘿一笑,道:“秦源爸真会说话,那就借用您的吉言喽!”

生长枣树的悬崖峭壁在湋河南岸斜谷的西崖上,湋河是东西走向的河流,远古时发了洪水,向南冲刷出一道深谷来人们便叫作斜谷。

斜谷距离秦骆寨五华里地,秦源和姐姐英莲刷煨的经常来这个地方。

秦锁将麻绳拴在腰间让秦源和秦林两人站在崖头上拉拽着,他自己则把竹笼子挂在脖子上,两手抓着绳子倒退着从悬崖峭壁上滑下去。

有功夫的秦锁还真不一样,身体轻盈似燕,拽着绳子在悬崖上跳来跳去,垂落到枣树的根上后站立下来。

枣树一般长在平地上,可斜谷这棵枣树为什么长在悬崖峭壁上秦源一直找不到有力的佐证来。

秦源见秦锁下到枣树上了,激动不已地喊了一声:“秦锁你成功啦!”

秦锁站在树根上给秦源和秦林招招手,让他俩把绳子松一松。

秦源和秦林松了松绳子,秦锁便攀爬到枣树的树杈上去。

秦锁坐在树杈上先摘下几颗红枣自己吃了一气,又摘下几颗扔上崖头让秦源和秦林吃。

三人过足了枣瘾,秦锁这才一大把一大把地采摘红枣给笼子里盛。

秦锁很快采摘了一笼子红枣,秦林爬在崖边将长杆子上的钩子伸下去钩上来。

三人拢共采摘了三笼子红枣每人分得一笼,秦锁、秦林说他们要拿到古会上卖钱,秦源则拎着一竹笼红枣给骆文化送礼。

秦骆寨的古会的正会是三月二十八,正会那天要举行一个开会仪式,然后放几挂子鞭炮,由村剧团登台唱戏。

今年古会正会那天的戏报已经贴出来,正会头天晚上的戏是《三世仇》。

正会上午的戏是《铡美案》,下午是折子戏《三娘教子》、《打镇台》,夜戏是《游西湖》。

正会头天晚上的戏是开场戏,唱红了就是开门大吉,因此村剧团对头天晚上的戏尤其重视。

距离正会还有七天,城壕窖里跟会的人便熙熙攘攘,可能是这三年人们生活困难,古会闹不起来等得太久,今年古会一临近大家就赶来营造气氛。

城壕窖是古会的中心会场,小商小贩们已经用白灰给自己圈好场地。

胳膊上带红箍子的场地管理人员走来走去维持秩序。

红箍子管理人员全是二愣子小伙,管理场地时胳膊上带幅红箍子,晚上唱夜戏每人手中拎一根扫帚棍维持秩序。

夜场戏最容易引起起哄、扛台,一旦发生,扫帚棍队便就站成一摆子向前抽打。

扛台的二愣子小子们是吃饱肚子撑得慌,他们来得晚了站在场地外面想进到里面去,或者看见临近处有漂亮女人心中发痒痒。

一呼百应便就开始扛台,戏楼底下打坐的观众一见有抗台的,立即站立起来喝喊,现场顿时乱成一片。

扫帚棍队的抽打会将扛台的二愣子“嚣张气焰”打下去。

扛台的这帮家伙也知趣,扫帚棍队抽打时他们会将手中的小板凳举过头顶,扫帚棍抽打在小板凳上发出“啪啪啪”的响声,扛台者已经从外围扛到场地中心便就 安静下来。

发愣劲的扛台者占据了看戏的有理位置,台子底下才能安静。

那时候的看戏就这么逗,风华正茂的青年人总有燃烧不尽的火焰,弄出滑稽的恶作剧来。

擀面皮刘大头早在距离戏楼不远的地方支起摊子卖擀面皮。

秦骆寨古会一红火,罗镇那边的集市就衰落,毕竟两地只有五里路,刘大头是那里人多那里去。

秦源胳膊上挎着竹笼儿,竹笼里盛着满当当的大红枣,上面用娘的黑布帕盖着向新庄一队走去。

秦源要将大红枣送给骆文化,从他那里把砖头厚的大本小说借过来。

小西村七队到新庄一队有两华里路,依次穿过六、五、四、三、二、五个生产小队的街巷,秦源来到村庄中央的城壕窖边。

城壕窖里已经拥聚来不少人,小商小贩叫卖的声音此起彼伏。

城壕窖好几米深,面积有五六个足球场那么大,这是当年修筑城墙取土时留下来的痕迹。

秦骆寨老城墙早就不复存在,城壕窖则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秦骆寨小学校建造在城壕窖西边的高地上,有虎踞龙盘之态势。

秦骆寨小学解放前是慈善寺,解放后在慈善寺基础上建起了小学校,一开始只设一至四年级,后来增加了五六年级成为一所完全小学。

那时候整个凌风县16个乡镇只有20所小学,井泉公社有两所,一所是井泉小学一所是秦骆寨小学。

秦骆寨小学不仅招收本村小孩,周边的村庄强家沟、料地、龙蹄、陈马河、烟囱沟的小孩也招收。

外村小孩要住校,学校没有食堂,他们被允许三天回家背一次馍。

和外村小孩比较,秦源这些秦骆寨的孩子就幸福多了,他们每顿有热汤热饭吃,晚上还能在家中睡觉……


"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