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太阳日上三竿的时候,慕荷终于走到了溪流的尽头。

其实这里也算不上尽头,只是溪水流到了这里,再次被一处深不见底的悬崖硬生生的截断了,无路可去地溪水从高高的断面飞泻而下,一泻千里。

慕荷站在断崖前,听着震耳欲聋轰鸣的水声,直泻而下的溪水溅起的水雾伴随着空气随风飘来,就好像毛毛雨落在了她身上,她整个人都感觉到了一丝凉爽。

她拿出矿泉水大口大口的将这一瓶矿泉水全部喝光,拧紧瓶盖再次放回背包里。

慕荷望着深不见底的悬崖,不得不再次改变路线。她拐了个弯向着右边那个陡峭的山崖走去。

刚刚站在崖顶,她从望远镜中看到,右侧东面陡峭的山崖等高线高处凸出,两侧很低。

慕荷知道一个口诀,“凸高为谷,凸低为脊”所以她判断左侧是山脊,右侧为山谷。

这样约莫又走了一个多小时,慕荷终于翻过了这座陡峭的山崖,地势也渐渐地平了起来,不再是上坡,是向下斜行的下坡路,下坡路比起刚刚上坡路好走些。

半个小时后,慕荷走出一片峡谷后,眼前突然豁然开朗,整个谷底犹如一个藏在森林中的世外桃源一般。

峡谷的山脊上,一道百米高的瀑布蜿蜒而下,但是它的水量并不大,只有两道涓涓细流从天而降,汇聚成宽阔的溪流,从她脚前潺潺而过。

整个谷底的地形很具有保护性,两边是陡峭的山崖,将谷底围成一个冂字形,唯一的入口处也是出口处,出去仍然是莽莽森林,中间流淌的溪流与下游森林中的大河又再次汇聚到一起。

溪水左侧崖底是宽广平缓的谷地,谷地上生长着细细密密大片的竹林,郁郁葱葱的竹子仿佛形成了一片翠绿色的竹海,微风拂过,茂密的绿叶随风荡开,让人感觉到心旷神怡。

溪水右侧崖底蔓延着各种地表植物、灌木、藤蔓、杂草和野花,在风中轻轻摇曳着,慕荷透过杂草看到右侧山崖脚下有一个差不多只能容纳一个人进出的洞口。

慕荷太高兴了,如果这个山洞能住人,那她终于可以停下长途跋涉的脚步,在这里安家了。

她用木棍开辟了一条通往山洞的小路,又收集了一些干枯的树叶,卷成了一团,走到洞口处,用打火机点燃,拨开杂草,朝着暗沉的洞穴深处扔了进去,然后闪在了洞口边上等待着。

这么深不见底的洞穴,慕荷怕有野兽藏身在里面。

等火团彻底燃尽以后,洞穴里面也没有什么东西冲出来,慕荷这才打开手电筒,走进洞内,用手电筒照射着四壁,打量着自己今后的栖息之地。

山洞里面的空气异常潮湿,洞口处长满了绿青苔,看样子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天然山洞。

洞口入口处像是宽敞的客厅一样,大约三米左右的样子,高度差不多一层楼高。

左边稍微拐了个弯有个大约二十平的房间,右边是个相对小一点的,大约八平方样子的房间。

慕荷打算外洞以后当做烧火煮饭的地方,大的内洞再搭建个床用来休息,小的那一间用来储存食物。

她打量着无比满意的容身之所,身体仿佛干劲十足,又出去找了很多枯叶,在洞穴的角落里各自点燃了几个火堆,让空气流动起来,驱除山洞因为长年封闭自带的浓重潮湿味道。

她几乎是跳跃着又跑到溪水边,抬头望着竹林中的的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让她也没有觉得一丝不烦,反而觉得另有一番禅意。

在这远古时代长途跋涉了整整三天,慕荷终于停下了脚步,在这片世外桃源般的谷底安了家。

趁着中午火辣的太阳,慕荷脱下防晒衣赶忙在溪水里洗了洗,然后晒在旁边的大石块上,接着脱去身上衣物,舒舒服服的在溪水中洗了个澡。

洗完出来后,慕荷上身将刚刚很快晒干的防晒衣套上,里面空无一物。

下半身忍着难受又将被汗水浸湿了无数遍的运动裤套回。这才蹲下身在大石块上将贴身衣物、上衣清洗出来。

洗过澡后的慕荷发现由于这几天的长途跋涉,不知不觉间脚底已经被磨出了好多大大小小的水泡,只是自己一门心思只想尽快找到庇护所,压根没感觉到疼。

现在一直紧张悬着的神经彻底放松下来,才感觉到疼痛。

但是眼下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根本容不得她去休息,她接着起身又去寻找石块去了。

大石块上晾晒的衣服干透的时候,慕荷搬回来一块稍微薄一些,跟碗状一样似的石头,慕荷准备在没有更好的炊具之前都用它来做饭了。

慕荷还找了一个呈梯形状的薄片岩石,去大石块上反复磨了许久。

又用小刀切了根光滑粗壮的木头,用小刀在木头顶部开了个槽,将刚刚磨好的比较锋利的石头放进槽里,最后用藤蔓将岩石紧紧的绑在光滑粗壮的木头上。

这样一把简易的斧头就制作好了。

她将防晒衣脱下来,坐在石块上把湿透的运动裤脱下来,又将贴身衣物穿好,短袖上衣套上,防晒衣围在腰围中间,遮挡着下半身。

没有换洗衣物太麻烦了,慕荷一边搓洗着运动裤,一边想着明天就给自己编织一个草裙换洗。

晒好运动裤,她又轻轻撩起防晒衣衣角,拿着斧头,涉过没到大腿根的溪流,来到右侧对岸的竹林中。

今天当务之急是先给山洞安装个简易的门,没有门的夜晚慕荷一直觉得没有安全感。

砍伐竹子过程中,慕荷发现了很多竹笋和野菜,这让她高兴不已,今天的午饭有着落了,终于不用再吃压缩饼干了。

慕荷将砍伐好的竹子堆放在一起,把线手套跟小刀取回来,学着小时候爷爷编织柳条筐的样子,将长竹子分成两段,竹子劈成两半,用小刀将竹节去掉,削掉凸起的部分,形成四十多条长长的竹片。

将三根主干竹片摆放好,慕荷脚踩着三根竹片,把刚刚劈好的竹片依次编织在一起,虽然慕荷的手法生疏,期间还返工了几次,但是她望着虽然简易但是胜在结实的竹门,还是成就满满。

看了眼剩余的竹片,慕荷又用两片竹片叠成十字形,按照经向和纬向分别以挑一压一的形式,开始编织竹篮的底部。

底座编织好后,她开始纵向收身工序,有规律的围好第一圈,再围下一圈,依次类推,后面弯起固定住。

等竹篮子成品的那一刻,慕荷看着惨不忍睹的外观还是感慨了一下看来竹编手艺还是跟柳条编织有所区别。

小时候慕荷帮着爷爷一起用嫩柳条编织篮子,簸箕,家里大大小小的篮子都是爷爷一点点编织出来的。

不过管它美观不美观,只要实用就行了,说着拎起小竹篮,去竹林中采摘竹笋和野菜。


"

点击阅读全文